English蒙文版旧版主站盛乐校区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今日关注】国际儿童图书日:我们在行动
发布时间:2018-04-02     点击量:

本网讯(文/图 边辑)4月2日是世界儿童图书日,也叫“国际儿童图书日”, 1967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以唤起人们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这一天也是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生日(1805年4月2日出生)。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于1953年成立,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有咨商关系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在国际儿童读物出版和研究领域拥有权威地位。1986年,中国正式宣布加入这一组织。中国分会于1990年6月在北京成立。

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讲述《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

当天上午,内蒙古实验幼儿园开展了“走进自然•乐享悦读”活动,来自该园小三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内蒙古师范大学,在人文和自然和谐交融的校园里,一起读书讲故事、一起触摸植物学知识,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孩子们开展相关阅读活动。

西方一位教育名人曾经说过:“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喜欢读书是父母献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孩子喜欢阅读胜过纯粹的学校教育,胜过一台计算机,胜过最高级的大学文凭。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一生受益。”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从何而来?如何培养呢?对此,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家蔡淑兰教授在接受内蒙古电视台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说,0到6岁主要培养儿童的前阅读能力,主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在这里,广大家长一定要消除几个误区,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阅读。一是阅读不是识字,不要企图通过阅读让孩子从中大量识字,而要从习惯和兴趣的方面着手;二是电子阅读不能取代纸质书籍,现如今虽然大数据、信息化发达,大量的智能机器人铺天盖地,内容也包罗万象,基本涵盖国学、成语、中外故事、诗词、儿歌等,故事虽好,但从阅读的本质来说,不应成为孩子的阅读的替代,父母的陪伴和爱的倾注更重要。

蔡淑兰教授接受内蒙古电视台记者采访

关于如何选择图书,蔡淑兰教授指出,一是要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衡量书刊的内容,不要以为“有用的”就是可以给孩子看的,需要先吸引孩子的兴趣。二是要尊重孩子,要满足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这些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三是不可过早地限定孩子的阅读范围和阅读内容,而应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四是要每天拿出一整块时间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在家里,父母应创设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阅读环境,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家长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户外“悦”读

师生互动

走“进”故事

认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