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蒙文版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 正文
阅读新闻

《中国教育网络》内蒙古师范大学:“十二五”信息化建设重在协调

[日期:2010-11-08]

信息化建设成果如何更好地整合到信息化校园的整体建设中,已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多部门协调的管理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网络于2000年7月开始投资建设,历经多次扩容、升级和改造,现在已成为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校园网络之一。十一五规划总结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按照以科研和教学的应用为目标,以电子校务为龙头,以网络环境的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的建设位核心;以规范的管理体制为保证,实施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实现了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和信息的标准化,相应的管理工作方面取得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提供了信息保障,不断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信息平台。 具体讲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校园网络建设建设方面,更换大对数光纤,完成了校园网核心系统的改造,真正做到了网络信息点遍布全校每个角落,实现了网络信息点的全校覆盖。 2.建立了一体化的网络安全系统 :建立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垃圾信息过滤、用户认证系统等组成的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系统和免费向所有用户分发网络版的防病毒系统等终端系统防护系统组成的网络安全系统,为校园网提供安全支持。 3.初步完成了数据中心机房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 改善校园数字化环境。 4.基本完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学校建设的应用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本科生教务管理系统、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数字迎新系统、就业系统、工资查询系统、离校系统、集成了科研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邮件系统等。制订颁布了《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标准》,建成了全校统一数据库、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实现信息共享、达到信息惟一。 5.教育技术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建设了资源制作平台,资源管理平台,教学与学习平台和教务管理平台。 6.数字图书馆建设 :“十一五”期间建成了基于文献信息的网络应用服务系统和计算机服务系统。

存在问题思考 1.相互协作问题。信息化校园需要全员参与和各部门协同工作。信息化要求各单位、部门间打破壁垒,具有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的观念。内蒙古师范大学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如数字图书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等)如何更好整合到信息化校园的整体建设中,已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多部门协调的管理问题,需要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才能实现协调发展。 2.队伍建设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工作最后都会落实到人,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高校信息化建设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水平、有技术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摆在学校面前的迫切问题。 3.软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学校的各种硬件建设已有显著成效,但在应用服务的提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软硬件投入比例不协调,有重硬轻软现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所提供应用服务的功能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扩展;另一方面,已有应用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升级和完善。充分挖掘应用服务的潜力,才能实现信息化的根本目的——为实现学校总体战略目标服务。“十二五”规划的方向 在巩固“十一五”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主要围绕“一个平台、两个体系”的架构,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 建成特色鲜明、信息丰富、运行高效、资源共享、服务规范的信息应用与服务体系,并实现建设成果深层次的推广应用,实现学校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使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化应用达到国内高校一流水平。 校园网络硬件平台建设 “十二五”期间将着重加强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使之成为结构稳定、运行可靠、出口通畅基础平台。 1.升级校园骨干网络,建成万兆校园网络,分三步实施。即光纤链路改造、校区间骨干链路的万兆升级、各校区内汇聚和核心之间的万兆链路升级。 2.改造校园网出口链路,增加链路,实现链路负载均衡和链路容错。 3.完善无线校园网络,真正做到网络信息点遍布全校每个角落,实现网络信息点的全校覆盖。同时要对无线上网用户实现身份认证。

4.建设IPv6网络。我们在“十二五”要建成支持IPv4/v6双栈的校园网主干网络,并与CNGI-CERNET2实现互联。 5.扩充服务器及集群系统。 主要包括:建设符合学校要求的IDC机房系统;建设服务器集群,为各种应用和服务提供可靠硬件平台;对各院系、部门提供IDC增值服务;建设异地容灾备份系统,确保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系统的安全。